(1 / 4)

车子停下。

唐锐跟李院士走进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

在进入其中之后。

就看到了一架巨大的飞行器。

形容词没用错,就是巨大。

“这是第二架验证机,机长38.42米、高12.25米,翼展27.15米,机身直径7.2米,最大起飞重量122吨,返回着落重量为92吨。”

李院士随口爆出这架飞行器的参数。

作为总设计师。

这对这架飞行器的任何性能参数,都了如指掌,倒背如流。

“燃料使用的是哪种?”唐锐看着飞行器后方的火箭发动机喷口问道。

“液氧煤油。”

“发动机的详细资料我能看吗?”

“当然可以。”

李院士说完,就让人去拿电脑过来。

唐锐看着电脑上面的资料,让红莲进行模拟。

果然很先进。

比他从大毛那里换回来的发动机技术,强一个层次,并且很多东西,都有了全新的突破。

唐锐这边看完之后,红莲那边的模拟也结束了,得出的结论跟上面的数据差不多。

但这样的数据,还不足以支持亚轨道飞行器的多次重复入轨与长时间飞行。

不过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根据上面的计划设计,他们已经有思路了,接下来就是一点点研究实验。

“李院士,飞行器的机动性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唐锐放下电脑后,继续问道。

“这个问题我们也在研究,最开始我们准备调整升力结构,搭配兼顾灵活性的布局。

但你也知道,亚轨道飞行器所飞行的高度,其实并不太支持气动力布局。

相反乘波体的结构,更加适合亚轨道飞行,但问题也来了,乘波体好是好,灵活也灵活,但控制难度也高。”

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李院士也很无奈。

亚轨道飞行器,相当于是贴着大气层不断的打水漂,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想兼顾灵活性,那真是太难了。

“李老,你们没试过用火箭喷射器来调整方向吗?”

“伱是说矢量喷口?”

“不,我的意思是,在飞行器的机体上,装几个火箭喷射器,当使用的时候,利用反作用力来修改飞行器的方向?”

唐锐说的思路,就是他那架空天战机在外太空做机动动作的思路。

达到外太空之后,气动力布局没有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