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兮台文学网>其他小说>孝与不孝生死绕>顺我者昌需约定

顺我者昌需约定 (1 / 2)

在古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推出严刑峻法,以期威慑大众,永做奴臣役民。繁似星海的这不许、那不能的戒律中,"十恶不赦"最为让人恐惧。说其恐惧,就在于只要某人触犯内中"一恶",他的家人就会被牵连其中,轻则诛灭全家,重则夷灭三族。

出于方便读者理解"十恶不赦"的来历,简要说明一下西方"十恶"的起源。"十恶",最初为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基于佛教"十恶"分解太过细致,且游离本文,因此不再细赘。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十恶不赦",也与其他事物一样,有个循序渐进式的"完善"过程。时至北朝北齐时,开始规范化,定十条重罪。进入隋代中期,将重罪改为十恶,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虽然"十恶不赦"听起来就会让人产生不寒而栗之感,但它也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事在人为的可塑性。今天不讲别的,就讲一起发生于三国后期的"谋反"事件,但涉案家族没有被满门抄斩或诛灭三族的故事。

话说公元263年,曹魏政权实际掌控人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为正副帅,率兵征伐蜀汉。也就是在这一年,钟会的兄长钟毓病逝。就在钟毓弥留人间、办理后事期间,钟会与邓艾一起,灭了蜀汉。紧接着,钟会又以"莫须有"的计策,陷害邓艾并吞并了邓艾所部,加上他又收降了蜀汉名将姜维的部队,因此钟会手中实际拥有的兵力,多达三、四十万人马。

钟会拥兵自重,随即宣布叛魏,欲在成都自立。期间,钟会让姜维继续统领蜀汉人马,作为前驱,抵御并讨伐前来平叛的司马昭所率大军。但人算不如天算,钟会的计划不到三天时间,就宣告失败!公元264年,不愿跟随钟会反叛的魏军,肇事兵变。钟会与姜维试图平定,结果反而双双被杀。

反叛,是"十恶不赦"中的第一大罪,惟因如此,钟会的养子一一也是奇怪,钟会风流倜傥,才华超众,但他一生却未曾娶妻生子,只是收养了其兄钟毓的两个儿子作为养子。谋反事败后,他的养子以及整个钟氏家族之人,皆被逮捕下狱,眼看着就要被诛灭三族了。

也就在负责监斩的官员,按律准备下手时,司马昭说了一句话,救了钟会的整个家族。是的,这个司马吗,就是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提到的那个司马昭。如此一个在历史上一直以贬义形象立世的人,怎么会做"刀下留人"的好事呢?说来简单:因为钟会的哥哥钟毓,促使司马昭不得不这么做!

也许有人会奇怪:钟毓不是已经死了吗?人死不能复活,更不可能说话!那么死了的钟毓,是靠什么招术救下他们钟氏整个家族的呢?

说来话长!长就长在钟会领兵征伐蜀汉前,钟毓与司马昭有过一个约定。那么这是一个什么约定呢?别急,且容我慢慢道来。

钟会年幼时,就因聪明过人,不同凡响,受到很多人的赞誉。作为与钟会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钟毓,十分了解自己的这个弟弟,长有一颗野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