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兮台文学网>其他小说>孝与不孝生死绕>身材颜面很重要

身材颜面很重要 (1 / 2)

民间有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意思是说,不能仅从长相上去小看对方。然而在三国时期,一个人长相英俊,还真能获益非浅。如谓不信,请允许我有选择地讲一下三国时期四个长相俊朗的美男吧!

先讲公孙瓒。《三国志》中对公孙瓒的外表描述是:"有姿仪,大音声,侯太守器之,以女妻焉,遣诣涿郡卢植读经。"译成白话文就是:公孙瓒长得相貌堂堂,仪态从容,声音洪亮带磁性,当地的太守很是看好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孙瓒为妻,接着又资助他去涿郡,跟随卢植学习经书。"

其实公孙瓒的人生腾达起点,不该是"侯太守器之",因为公孙瓒的父亲,本身就是贵族,只是由于公孙瓒的母亲出身低微,所以"小娘生的"公孙瓒,从小就被父亲嫌弃。好在公孙瓒学习认真,长大成人后,考入当地州府。

机缘就在这个时期产生,一次,公孙瓒送文案去太守办公室,因于气宇轩昂、声音洪亮、谈吐不凡,正为女儿"嫁与何人"发愁的太守,便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就这样,公孙瓒成为太守的乘龙快婿。

千万不要认为这种好事,只属古代。其实在现代,"乘龙快婿"也是不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有个"帅哥",被县里一个领导招为女婿,虽然这个老兄不是把别墅读成别野,就是把兢兢业业读成克克业业,但由于他是"潘安",也就坐了"火箭"。前些日子,这个官级不低的老兄衣锦还乡,宴请好友时因说"雨雨如生",再度让人瞠目结舌。

曹操是个奸雄。这个"雄"字,原本带有褒义,但因前面罩了个"奸"字,意义也就变了。大家知道,曹操有着"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之誉,但他的长相,却普通得不用恭维。

一次,匈奴使者前来曹魏朝贡,曹操觉得自己这副熊样,有损"曹魏威仪",便请组织部长崔琰顶替自己。为免崔琰信口开河坏了"国事",更主要的是能掌握会见时的第一手资料,曹操让崔琰坐在王位上,自己则扮成一个侍卫,持剑立于一旁。

会见结束后,曹操派人去匈奴使者下榻处,询问印象如何?匈奴使者答道:"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促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由此可见崔琰的帅气了吧?《三国志》对崔琰的描述是:"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译成白话文就是:"崔琰声音洪亮、姿态优雅,长得是眉目清秀,胡须长四尺,约有近一米长,胡子梳理得十分漂亮,看上去很有威严,朝中人士对他无不报以敬仰之感,身为大王的曹操对他也十分敬畏。"

这里作个说明,古代男子,皆以有须为美,且胡须越多越长越美,世称"美髯子"。刘备因为胡须稀疏,曾被人谑笑为"璐涿君"。关羽胡须长飘,故有美髯公之称。

崔琰出身于世家大族,早先供职袁绍营中,袁绍败亡后,崔琰投靠曹操,成为曹操的组织部长,为曹操培养、推荐了很多人才。崔琰为人正直,他的侄女嫁于曹植为妻。曹操意欲选择曹植为世子时,崔琰表示反对,认为侄女婿曹植着文可以,但治政不行。如此一个心地坦荡的美男子,因为反对曹操代汉,死于曹操之手。他的侄女,即曹植之妻,后来也被曹操斩杀。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