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兮台文学网>都市小说>我有科研辅助系统>236 世界纪录,我来了(求订阅)

236 世界纪录,我来了(求订阅) (1 / 4)

晚上五点多,韩嘉莹带着五种3D-PDI产物,踏上了返回邯丹校区的校车。

这些产物中,包括许秋的第三代5/6/8系列,各自200毫克以上,以及她自己的第二代B4T/B3T系列,各自20毫克左右……

韩嘉莹第二代产物的分子结构中引入了若干个噻吩单元,增加了若干活性反应位点,故而不能采用先硝基化、后硒化的方式,在PDI湾位引入硒原子,她的第二代产物就是最终代产物;

而许秋的最终代产物则是第三代。

当然,这里的最终代产物也只是暂时的,还是可以进一步优化、迭代的,不过那就必须从初始PDI开始进行改性了,相当于重新规划合成路径。

关于“是否有必要进一步迭代产物”,许秋和韩嘉莹之前商议了一番,考虑到魏老师打听到的消息“有两个以上的课题组也在研究3D-PDI体系”,两人最终决定:

步子不要迈那么大,容易扯到……

稳一手,先把手头的这些体系做完善,把核心工作的文章先发表了再说。

因此,这一趟韩嘉莹把合成这五种3D-PDI分子过程中,所有涉及到的中间产物也都带了回来,之前许秋特意交待她,每种中间产物保留20毫克左右,现在可以直接拿这些中间产物做各种基础表征。

理论上,如果在发表的文章中包括一种新材料的合成,那么所有中间产物的基础表征,如核磁、元素分析、质谱等,都是要补充齐全的。

除非,其中某些中间产物是有文献报道过的,或者商业化的,那样可以直接引用文献,或者标注购买的厂家。

之前他们基于聚合物给体材料PCE11系列的工作,单体材料都可以直接购买得到,因此便省去了这些步骤,只要对最终的产物进行表征即可。

而现在做小分子受体就不一样了,每个中间体通通都要数据。

其中,许秋和韩嘉莹的体系倒还好,反应步骤并不多,工作量不会增加太多。

但陈婉清的C1、C4体系,有十多步的合成步骤,也就是十多个中间产物,每种都要提供大量数据,工作量显著提升。

这也是她不愿意花功夫把文章写出来,然后发一篇三区的原因――费力不讨好。

哪怕是三区的文章?也是要数据齐全的?不能说文章档次不高,数据方面就可以缺斤少两?没这个道理。

五点半的校车?六点半才晃晃悠悠的驶回学校。

许秋在校车停靠点接上韩嘉莹,此时已经三月下旬?入春多时,这个时间点天还很亮?两人没有在校园公共场合里太过放肆?手牵手向材一方向溜达着。

一路上,并没有遇见什么熟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