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偶遇 (1 / 4)

天空阳光明媚,明天是中秋节,街道两边采买货物的人很多。李璟注意观察行人身上的衣衫,满清入关,推行了剃发易服政策,禁止穿着汉服,但是由于汉人强烈的反抗和物资匮乏等问题,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着明代汉服款式,直到乾隆以后,汉服才渐渐被满服替代。

李璟对这些没有什么概念,感觉和辫子戏上的服装没有多大区别。

不知不觉走到一座庙宇前,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府天主教堂,不由愣了愣。

康熙三十一年颁布了‘宽容赦令’允许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后,大量的外国传教士涌入全国各地,大概在康熙三十三年天主教传入了宜昌,教堂则选在了香火旺盛的白衣庵附近。

教堂是两进的院落,房屋建筑有些中西结合的意思,对比附近的房舍有些不伦不类。但所表达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融入中国,发展具有清朝特色的信徒。

大门开着,院内很冷清,只有一名穿着破旧白衫的老人扫着落叶。那老人拖着长长的辫子,一脸的茫然,显然和狂热的信徒沾不上边,李璟猜测老人应该是为吃口饭才在这里工作。

李璟这些时日子一直在想如何造反,看到这所教堂,不免想起很多关于来中国的传教士造长枪造大炮的故事,盘算着能不能忽悠几名技术高超的西方传教士帮助他造反。殊不知,自康熙中后期长达数十年的礼仪之争爆发后,清廷对罗马教廷深恶痛绝,雍正即位初始便颁布了‘禁教令’,对在清朝的西方传教士进行了彻底的驱逐。只有少量信念坚定的传教士隐匿了下来,转入了地下活动。西方传教士所建的天主教堂,也都被改为公用。到乾隆四十九年‘大教案’的爆发,这些隐匿或者被信徒后来接引到内地的西方传教士被彻底清理干净。清朝人再想看到白白的洋人,只能去北京和广州了。

李璟想找几个洋人的想法,无异大海捞针。他正歪歪的起劲,一名穿着黑色长袍、大约四十岁年纪的男子,从教堂里向外走了出来。

那男子行色匆匆,看到朝院内张望的李璟,脸上明显露出一丝惊慌之色,待看清李璟的年纪只有十五六岁,且是一身破衫装扮,长长出了一口气。

走到门前,那男子朝李璟微笑道:“你在这里看什么?”

李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看洋人呀!”

那男子闻言脸色又是一变,向后退了两步,“你是什么人?这里是慈善堂,没有洋人。”

李璟没想到这男子反应这么大,不由吃了一惊,又听那男子如此说,心里的疑问越发大了,抬眼朝大门的门匾上看去,上面明明写着‘天主教堂’四个大字。

他指着门匾问那男子道:“那牌匾上不是写着‘天主教堂’四个字嘛,怎么成了慈善堂?”

那男子仰天看了看,“哦,这个只是摆设而已,过两天就做块新匾换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