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伊势 (1 / 3)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说停就停了,雨渐渐停歇下来,微风吹来,吹动街道上的招牌,乒乒作响,催促着躲雨的人们,雨停了,各回各家了。政衡一行出得门来,原本躲雨的人们有所忌惮,皆避之。百姓町人自然不清楚刚刚离去的是他们的主君,大阪城的主人,不过趋利避害的道理大家都懂。气质素养一看就是高级武家调教出来的,不知道又是哪家的公子少爷出来游玩,惹恼了少不得要吃鞭笞,还是少惹为妙。

在大阪城下,武士当街斩杀町人的事情有法律法规约束,自建立起就绝了踪迹。不过鞭笞还是免不了的,町人冲撞了武士,鞭笞一顿算是轻的,还要服劳役,那才是要命的。

有人的地方就会出现阶级,在封建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鸿沟尤其明显。不同阶级的人物,身份地位和生活水平相差巨大,政衡的屁股坐在武士一边,当然要为武士谋福利。

永禄二年末至天正元年初的连续军事行动使得伊达家的辖区由原先的十四国一下子发展了如今的三十国一岛,摊子大了,原先就已经非常紧张的管辖权问题一下子爆炸开来。按理说,政衡在天文二十四年的时候管辖备中一国,但是几乎是以一年跳三格的方式吹起一般用了仅仅十年不到的时间就发展到了现在的地步。当然理论上伊达家难以管辖如此庞大的地方的,不过实际上政衡依靠着两大支柱部队撑住了。

事情的微妙之处就在于政衡的这两大支柱,明眼人一看都能够看得明白,明白是明白,不过想要模仿也是无法模仿的。第一个支柱就是直属家臣,按照理论广布三十余国上的成千上万的武士全都直属于伊达家,直属于伊达政衡一人,当然实际上他们互有统属,由于全都是直属家臣,保障了下级武士向高级武士的晋升通道。第二个支柱则是警察体系,这套四不像的警察体系,伊达家每占一地,便会在当地组建警察系统,招募当地的浪人为己用,打击地方贼寇保证治安诉讼。

可以说,伊达领地内的武士只忠诚于伊达家,忠诚于伊达政衡,表明了武士们的归属问题不容置疑,警察体系保障了地方稳定,警察部队还是伊达常备军的补充预备队。

在伊达领地内行走的武士几乎九成九全都直属于伊达家,政衡是他们的总代理人,自然要保障他们的政治经济利益,政治上,武士作为统治阶级不用多说。在经济上,倭国可没有与民争利的歪理邪说,武士磨砺武功是本分。不过政衡没有限制他们的家人从事商业行为,大阪城能够迅速繁荣,城下町的商户背后十成十都有他们的身影。当然就算他们的背景有多大,都无法逃脱纳税,要知道纳税是交给伊达家,最终是要落到伊达政衡的手中的,谁敢逃税。

不过随着地盘的再度膨胀,迫使伊达家不得不停止了扩张的速度,除了在贫瘠的四国岛上用兵之外,其余方向都停止了前进脚步。敦贺之战,片山盛长用三千兵马击溃十二万一向一揆,片山盛长不是没有投书建议出兵越前国的,不过最终政衡在权衡之下拒绝了片山盛长的建议,坐视本多正信的坐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